今日將告別東埔北返,預計先到「牛稠坑」賞梅、「頭社水庫」及埔里「紙教堂」後回台北。
信義鄉共有三大梅區,分別是「風櫃斗」、「烏松崙」及「牛稠坑」,都在投59同一條路線上,剛好可以依序造訪。
循台21線北返,看地圖是過「筆石橋」左轉投59,到現地確是右轉鑽過「筆石橋」下才爬坡上山。過新鄉部落(一個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原住民特色雕塑作品的漂亮社區)後即抵達「牛稠坑」。
首先來到「汪家梅園」,前陣子「踏雪尋梅」活動已經結束,不見漫山遍野的雪白,好在一陣霧氣前來助陣,走在梅樹下的步道上,倒有一種朦朧美。
花落葉竄出還長出梅子了。
對面為「柳家梅園」,一處規劃的非常乾淨、雅致的農場。若是早些時候在花季時造訪,想想那個在梅樹鋪張塑膠布野餐,躺下去仰頭就可以看到滿眼白色梅花畫面,真是浪漫。雖然現在梅花都已掉盡,但是光看這一大片青草地,隨意的在樹間散佈,不必受到步道的拘束,就夠舒服了。
順著青草坡往上爬,終於看到一棵開滿梅花。
出了圍籬越過馬路,來到「柳家梅園」的場本部。
場本部坐落此區後方平坦高台上,是一座三合院古宅。古宅前方遠觀三千公尺大山,近看雪白梅花,慵懶的喝著香醇咖啡,令人心曠神怡,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裡還有一區尚未掉落,趁著5台九人座載來的旅客尚未下來之際,趕緊下去逛逛。
從小唱著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頭一次看到滿山的梅花。
桃花紅,還長出小桃子了。
投59鄉道隔著陳有蘭溪與台21線相望,一條在半山腰,一條在平地。
往同富方向。
豐丘地區葡萄園。道路上載運疏濬河床所挖起砂石的大卡車,看起來非常渺小,與廣闊的河床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這要清到何年何月呢?
往水里方向的橋樑就建在溪床上,山邊的明隧道已被土石流沖垮兒廢棄。人工設施與大自然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所以絕對要學會尊重大自然。
我們所站之處,是一處剛整建好的崩塌地,非常驚險,而幾近垂直的山壁直下溪谷,更是怵目驚心,因此無暇欣賞虛無飄渺的山嵐。
造訪過「柳家梅園」後,後續的烏松崙及風櫃斗就略過了,投59最後左轉接回台21線繼續北上。再進入水里之前做了ㄧ個右轉彎(直行為台16線往水里)往埔里及日月潭方向前進。
經過武登村時,路左側的變形金剛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趨前ㄧ看,原來是用機車零件拼湊而成,佩服作者的想像力。
續行,路左側出現「頭社水庫生態步道」字樣(蠻醒目的),彎進旁邊的小路後即可停車。
嶄新的木棧道就架在大舌滿溪上,夾道的野薑花雖未散發出清香,卻也讓人目睹了ㄧ片青綠。縁溪行.....待會兒會出現陶淵明文章中的桃花源嗎?
回望來時路。
過一個彎,陽光乍現,頓時開朗,吊橋出現。
回望
過吊橋
在這裡享用了同學大方留給我們的王子麵、沙奇瑪及蛋捲。點心雖一般,但配上人煙罕至的私房美景,卻也倍感幸福。
回到台21線繼續北上,出「水社隧道」後,路右側出現一艘白色巨大太空船,原來是「向山旅客服務中心」。
其實這個建築物是兩支超大型回力鏢。
地面上的水池若放滿水,將可和湖面連成一片,一氣呵成。現在很多湖邊的建築物都會做這種設計,巧妙的借用大自然渾然天成的美景。
接下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就慢慢的映入眼簾,但是司機卻無暇欣賞!終於遇到一片開闊地,趕緊停車休息,司機的福利也是要照顧的。
哇!數一數竟然同時有5對新人在這片草地取景拍照,可見這裡的景色是多麼的優。
台21線續北上,過大雁隧道後,注意路左往桃米社區的指標,將前往本次行旅最後一個景點「紙教堂」,一路上指標清晰的將我們帶到停車場後,走路不過3分鐘即抵達。門票$100,可全額折抵消費額。
荷花池
造型相當簡單,但是整棟用看似柔弱的紙製成,但是直直的線條,又給人剛直的感覺。
天花板
上圖的簾子都是只做的,剛好一陣風吹來,讓紙帶迎風飄搖。
美麗的倒影。
清新脫俗的「台灣鳶尾花」
最後再經埔里,體驗最新的國道六號高速公路,果然不同凡響,一路上架高的車道,雖尚未達騰雲駕霧,但卻也夠厲害的了,向工程人員致敬。
短暫相會,終須一別,期待明年礁溪再會。
更多照片請看"部落格相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