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2~2016/04/26澎湖5天4夜掃街之旅,終於要寫到完結篇了。日治時代所建的「舊郵便局」在中山路及民族路口,只是「舊郵便局」為何掛中華電信的MARK?
「媽宮古城」有六個城門,現今僅存「大西門」及「小西門」(「順承門」),此門即是「小西門」。
「順承門」往「篤行十村」方向,左下一條「情人道」,幽靜浪漫,果真是情人約會的好地方。
「篤行十村」是個老眷村,已整修成觀光景點(「澎湖眷村文化園區」),裡面還有潘安邦故居和張雨生故居。
潘安邦的家。
張雨生的家。
「媽宮古城」的「大西門」(現稱「中興門」),城門內仍為軍事營區。
人群聚集處往裡走可到「金龜頭砲台」。
「中興門」在資訊服務站對面。
可惜「金龜頭砲台」尚未整修完成,故無法入內參觀。
較後期興建的「莒光新村」,現規畫為「十三省小吃」,但是進駐的商家不多。
「莒光新村」後側臨海,可遠觀「觀音亭」的「西瀛虹橋」。
回到資訊服務站的「毋忘在莒」石,沿介壽路北上往「觀音亭」,「觀音亭」為三級古蹟。
「觀音亭」前方是澎湖花火節的場地,也可以欣賞「西瀛虹橋」的優美線條。
「觀音亭」旁邊的紀念碑,記念民國42年~45年之間,三次船難中所罹難的人員。
「觀音亭」入口對面的「西瀛勝境」為歷史建物。
「西瀛勝境」旁邊為「媽宮古城」城牆,由於城牆內為軍事營區,城牆剛好做為營區的外牆而得以保留下來。
古城牆的左前方是「西瀛勝境」牌樓,右前方則是法國將軍「孤拔記念碑」(民生路及民族路口)。
回到「西瀛勝境」前的介壽路繼續北上抵「第一賓館」。
「第一賓館」正前方巨大的蓄水塔。
離開海邊的景點後,繼續往馬公市中心區挺進。從「孤拔記念碑」前方的民族路往市區前進。直抵「天后宮」。民族路一側是「天后宮」,一側是一座高砲陣地與整修過後的營區。
高射炮陣地。
整修後的營區,似乎只有硬體設備整建好,但是各棟建築物都大門深鎖,不知做何運用。
澎湖「天后宮」歷史非常悠久,雖然晚上曾來一次,但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白天一定要來參拜一下。
白天的「中央街」商區,與晚上又是迥然不同。
「施公祠」。
「四眼井」。
民族路續往海港走,過中山路後(路口有「老郵便局」),右側看到一棟西洋式建築,「為澎湖警察文物館」,可惜今日不開放。
回到「老郵便局」,右轉中山路,路左有一古蹟:「水仙宮」,為一中西式合併的二層樓廟宇,頗為特殊。
中山路續行右轉中正路往海港,路左側有「財政部關務署高雄觀馬公辦公室」,其實也是一座縣定古蹟。
室內為辦公場所,室外可自由參觀拍照,後面還有好幾棵老樹。
古色古香的厚重拱門。
最後來到港邊,往嘉義布袋的滿天星號正在登船。
一旁的台華輪。
五天四夜的澎湖之旅跑了好多地方,但是南海還是沒去到,原本打算去「虎井」及「桶盤嶼」,但是沒有單單去此兩小島的旅程,都是要搭配南方四島,然後才有路過「虎井」及「桶盤嶼」(大約要耗費一天),這是否意味著還要再來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