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12~14與老婆同遊台南古都,以美食小吃為主,古蹟景點為輔,
三天的慢行,事先並未做足太多的功課,一切隨性,輕鬆的體會旅行。不過
台南市區的小吃美食及古蹟景點實在很多,就算漫無目的的亂逛,只要帶上
一張旅遊地圖,就不乏無處可去。
第一天從林口交流道到台南仁德交流道大約要4小時的車程,在往台南市區
的路上,先彎進大同路二段635巷111號,來到南台南火車站。這是一個
隱藏在巷子裡,已停用多年的古老木造小火車站。此站雖已停用多年,
但是目前已有餐飲業者進駐,環境維持的還算不錯。但是目前不是營業
時間,所以此時車站本身建築物是無法進去的,只能在車站周遭逛逛,
不過即便如此,也激發許多思古的幽情。
此時已過中午,回到大同路繼續往北行進入市區,來到小南米糕當然要點米糕啊,原本點國宴櫻花蝦
米糕,但是太晚到,剛好賣完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改點竹葉米糕,反正這家的米糕很鬆軟,都很好吃,
其他小菜就加減點一些,但是採少量多餐的原則,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吃到最多的美食。
飯後到附近法華街上的法華寺走走,讓食物消化一下。2012年的台南之行已到過法華寺,對此處印象
深刻,其一是此處不在市中心區,雖然遊客較少,但是反而少了喧鬧,正是我所喜歡的清幽之處。
其二是寺中彌勒佛及四天王的神像,巨大莊嚴。寺前左右兩棵大樹遮蔭,讓人暑氣全消不忍離去。
接下來到巽方砲台,此砲台是清代臺灣府城東外護城垣的砲台,目前所在位置在修禪院內,四周都被
建物包圍,要仔細尋找。修禪院後方停車場周邊有些日式房舍,有些已整修完成,有些仍在整修中,
原來是「原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
旁有樓梯可以上到砲台頂部。
周遭景點圖。
途經東門,前往新樓街台南神學院。
沒看過樹徑這麼粗大的木麻黃。
這是禮拜堂,左右兩側及內部也很有特色,別像我一樣遺漏了,殘念。
接著跨越新樓街來到另一側。
這一區林木茂密,連雞蛋花都長的這麼高大。
這個遺址是巴克禮牧師的故居。
炎熱的天氣真的很想吃碗冰,記得在五妃廟對面的懷舊小棧有不錯的豆腐冰,不過才相隔不到兩年,
這裡竟然爆紅的人山人海,只好外帶到五妃廟的庭園裡吃,坐在大樹下的石頭上吃冰倒是頭一回。
五妃廟。
晚上到大坑農場參加聚會,抵達的時間剛好快要開席了,所以也沒有去繞繞,就無法多做介紹了,
席間看到許多退伍後多年不見的弟兄,想到當時大家同甘苦共患難的情節,即便已退伍二十多年
,但是感情依然不減,甚是難得。
聚會完畢回到台南市區,看看時間還不是很晚,於是力邀老婆再去吃消夜。
印象中赤崁樓附近應該有很多小吃,赤崁樓右側的台南度小月擔仔麵是理想目標,但是正在打烊,
於是來到更右側的石精臼點心城的台南擔仔麵,旁邊還有小南米糕的分店。
擔仔麵加滷蛋,肉燥香,湯頭棒,非常社和消夜小吃。
牆壁上名人簽名來加持。
回程經過永福路及民生路口,看到裕成水果店還沒打烊,而且人潮還不少,所以也不想錯過了。
滿滿一大盤當季冰涼的新鮮水果,7~8種水果堆滿盤,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碗加上白糖的蒜蓉醬油是用來沾番茄的,頭一次嚐試,感覺還不錯。
吃飽喝足後,歡喜回去睡覺。
2012年的台南旅記有較多的景點介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