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寒流來襲,天天寒風刺骨又陰雨綿綿,想去郊外走走都不曉得要去哪。剛好氣象預報說星期三雨勢會暫停,而且溫度會回升,因此星期二打定主意隔天非出去蹓蹓不可。
星期三早上起來外面還有點小雨,心想氣象預報會不會又凸槌了,因此有點猶豫不決,但是假已經請了,晃到九點多才出門。
一路上從中山高南下轉機場聯絡道向東,接北二高南下來到竹東交流道。接120縣道往竹東,右轉上竹林大橋,於橋上遇紅綠燈左轉下橋,遇第一個紅綠燈右轉興農街於大同國小圍牆邊停車,下車往前走到莊敬路左轉,於大同國小正門前右轉三民路即抵達「蕭如松藝術園區」(免費參觀,週二休館)。
蕭如松先生為台灣知名水彩畫家,此一園區共有五棟木造日式建築。
右邊第一棟為蕭如松先生之故居「松言堂」,僅星期六及星期日開放,故今日無緣一窺堂奥。
第二棟介紹此園區木造建物之架構。
走廊上放著張藤椅。是一個看書喝下午茶、打盹曬太陽,打發時間的好地方。
第二棟及第三棟之間的紅磚巷道有眷村的味道。
第三棟目前作為展覽空間。
第三棟後面的竹子。
換到對面左邊最後一棟也是展覽空間。
左邊第一棟現在作為咖啡廳。咖啡廳前面一棵不知名的樹,樹幹滿佈著樹夜。
離開園區後,走在三民路上看到另一棟荒廢的老房子。
走到榮樂街左轉,遇到大同路左轉,過橋後右邊有一熱鬧市集。在這市集中有賣各種醃漬小菜、道地客家米食(粿)、客家小炒及板條、生鮮蔬果、衣服及五金餐具。
在這市集中逛著逛著肚子也餓了,隨意找了家小吃店,點兩碗乾意麵,意麵QQ有彈性,附上的三片豬肉非常軟嫩,而酥脆的油蔥,稍加攪拌就香氣四逸,而一碗飄著酒香與熱氣的粉腸湯,讓我們的胃頓時暖和了起來。老闆大方地剪了許多的粉腸在碗裡,或許在鄉下吃東西都要這麼豪氣。口渴了,就買幾顆海梨解渴。順便再帶上二塊草阿粿預備當點心。
走著走著來到了東林路左轉,路兩旁的不知名樹木長滿了果實,吸引了鳥類的駐足,因此鳥叫聲不斷,整條路也熱鬧了起來。過圓環後,路邊一株巨木吸引了我倆的目光,「竹東林業展示館」。門口還有一攤販賣著熱騰騰的烤蕃薯,香氣ㄧ直引誘著我們。
一棟小綠綠隱身在樹叢中。
複雜的木構屋頂,是這類建築的特色。前半部介紹竹東的林業發展歷史,後半部則有伐木的工具展示。
古早的電信通訊設備
表面斑駁的小金庫。
展示館外的草地上長了許多的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
待風起時,這些種子就要乘風旅行,到處去落地生根,繼續延續生命。
展示館側面。
離開展示館後,還是買了兩顆烤蕃薯來回味這兒時熟悉的古早味。繼續往火車站的方向行去。
面對火車站的右側是一區荒廢的老屋。
但從老舊的紅磚牆上又透露出生氣。
面對火車站的左側是一區新的建物,有旅遊服務中心,更遠的還有「竹東之心」。這個區域的主體是一幢三連棟隸原屬於鐵路局的紅磚倉庫,如今閒置的老屋翻新有了新用途。
品嘗烤的黃澄澄、熱呼呼、香噴噴的番薯,回味以前令人難忘的古早味。
靠近鐵路那一面的倉庫是最原始的面貌。
紅磚壁面的爬藤植物。
倉庫外還有兩節火車車廂。
另一棟水泥倉庫的屋頂都被植物佔領了,今天湛藍的天空。
整個「竹東之心」,最遠處是火車站。
今天不趕路,悠閒的晃蕩,輕鬆的旅程在此畫上完美的句點。
更多照片請看"部落格相簿"。